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社会实践迈向品牌化发展,4月9日下午,共青团重庆大学委员会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齐聚学院楼313会议室,开展了一场干货满满的交流座谈会。双方围绕社会实践工作,在乡村振兴、红色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深入探讨,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校团委与学院多位领导、老师共同出席,共绘实践蓝图。
聚焦乡村振兴,深挖实践成果
座谈会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李定超老师率先分享了石柱县乡村振兴实践的丰硕成果。心理健康教育的温暖传递、产业调研的深入开展、普通话推广的积极推进……一系列丰富多样的项目,不仅为当地发展注入活力,更彰显了学院师生的社会担当。李老师还提出,要紧跟团中央 “青年发展型城市” 目标,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冉景煜书记对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强调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未来应依托学院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专业特色,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市级、国家级品牌项目,让实践成果更加亮眼。
关注红色与环保,探索多元实践
除了乡村振兴,酉阳县的社会实践成果也备受关注。丁笠晋老师介绍,学院联合当地政府深挖红色资源,以赵世炎故居为核心开展红色思政教育,组织学生走进小学开展宣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延续龙潭古镇垃圾分类环保行动,走出了一条 “红绿结合” 的特色实践之路。
校团委志服中心主任雍玲丽老师对酉阳实践成效赞不绝口,倡导多开展此类实践育人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此外,彭弘老师分享了在涪陵五中开展核科普的宝贵经验,提议将新能源知识融入酉阳实践,为实践内容添砖加瓦;李秋南老师则带来了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及成果汇报,为实践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校团委大力支持,打造品牌故事
校团委于佳佳书记在会上明确表示,将整合多方资源全力支持学院社会实践工作。于书记强调,实践不仅要脚踏实地,更要善于讲好故事。建议围绕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凝练 “能动特色”,提升宣传高度,让实践成果被更多人看见。
常进副书记也提出,可借助中青报等权威媒体扩大影响力,对接教育部 “立德树人” 工程,推动实践成果转化,为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锚定目标共奋进,双轨推进促发展
针对此次座谈会,学院邓扶平副书记回应,学院将加强总结反思,聚焦 “聚能育新” 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结合国家储能平台优势,培育创新创业标杆项目。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双方将以 “短期落地 + 长期品牌建设” 双轨推进社会实践工作。石柱县方向将细化产业调研与教育支持方案,对接团市委 “托管计划”;酉阳县方向则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环保与科普活动。学院还将推进社会实践成果的理论化,助力重庆大学社会实践智库的完善。在此过程中,校团委将提供媒体资源与项目申报指导等全方位帮助,共同打造 “红绿双线” 社会实践品牌,展现重大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与风采。
相信在学校团委与学院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大学的社会实践工作必将迈向新的高度,为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事业贡献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