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社会实践品牌化建设,4月9日下午,共青团重庆大学委员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学院楼313会议室举行交流座谈会。双方以我院社会实践工作为主题,探讨了乡村振兴、红色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共谋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路径。校团委书记于佳佳、副书记常进,志服中心主任雍玲丽,我院书记冉景煜、副书记邓扶平、辅导员李秋南、彭弘、李定超、丁笠晋出席会议。

共议社会实践新方向,赋能乡村振兴
座谈会上,我院李定超老师介绍了石柱县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产业调研、普通话推广等项目,提出进一步围绕团中央“青年发展型城市”目标深化校地合作。冉景煜书记强调,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充实,已取得不错成果,未来可依托可再生能源的专业特色,打造市级、国家级品牌项目。


酉阳县的社会实践成果是本次座谈会的另一关注点。丁笠晋老师介绍到,我院已联合当地政府挖掘红色资源,以赵世炎故居为基地开展红色思政教育,组织学生进小学宣讲,并延续龙潭古镇垃圾分类环保行动,推动“红绿结合”的实践模式。雍玲丽老师肯定了我院酉阳实践活动成效,倡导多开展此类实践育人活动。此外,彭弘老师分享了在涪陵五中开展核科普的经验,提议将新能源知识融入酉阳实践;李秋南老师分享了我院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汇报了相应成果。




校团委全力支持,凝练品牌故事
校团委于佳佳书记表示,将整合多方资源支持学院社会实践工作,强调“既要扎实做事,也要讲好故事”,建议围绕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凝练“能动特色”,提升宣传高度。常进副书记提出,可借助中青报等媒体扩大影响力,并对接教育部“立德树人”工程,推动成果转化。


我院邓扶平副书记回应,学院将加强总结反思,聚焦“聚能育新”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结合国家储能平台优势,培育创新创业标杆项目。

锚定目标:快速落实,长效发展
会议达成共识,双方将以“短期落地+长期品牌建设”双轨推进。对于石柱县将细化产业调研与教育支持方案,对接团市委“托管计划”;对于酉阳县,将结合专业特色着力开展环保与科普活动。此外,我院将不断推进社会实践成果的理论化,助力重庆大学社会实践智库的完善工作。这一过程中,校团委将提供媒体资源与项目申报指导等帮助,助力学院打造“红绿双线”社会实践品牌,展现重大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