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中国核学会辐照效应分会学术年会及ATF燃料技术论坛在核燃料与材料领域的渠道及作用,促进核燃料与材料发展,推动领域内各单位技术的交流及成果的普及,6月8日至10日,中国核学会辐照效应分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暨第二届ATF燃料技术论坛在重庆召开。
会议由中国核学会指导,中国核学会辐照效应分会、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重庆大学主办,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承办,反应堆燃料及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先进核燃料元件研发(实验)中心协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核学会辐照效应分会理事长彭诗念担任大会主席,中国核学会辐照效应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伍晓勇、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廖强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于俊崇、重庆大学院士潘复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院士蒙大桥、西安交通大学院士孙军担任大会顾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冯勇进、中国核学会辐照效应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伍晓勇、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廖强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交流会;大会开幕式由伍晓勇书记主持,冯勇进副院长进行大会主席致辞,卢义玉副校长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于俊崇院士作为大会顾问发表致辞,潘复生院士作为大会顾问发表致辞,最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所长赵光代表学会依托单位致辞。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冯勇进首先进行了大会致辞,热烈祝贺本次会议的召开并热烈欢迎出席会议的各位同仁,介绍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立以来在核动力科研方面的历程,明确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核能发展的指向: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他指出,核燃料及材料辐照效应的研究和发展在我国核电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次会议提供给了专家学者们交流的机会,也将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冯勇进进行大会致辞
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作为承办方代表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及衷心感谢,介绍了重庆大学自1929年成立以来的办学成就,以及我国自主核电的蓬勃发展大势下重庆大学在核工程领域与我国多个核领域研究单位的科研合作。他表示,希望本次大会核工程领域产学研用各个领域的代表能够交流前沿观点、碰撞思想火花,同时也希望重庆大学能够在这个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中获得各位专家学者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致辞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士于俊崇热烈祝贺了本次会议的召开,明确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理性、协调、并进”和“发展和安全并重”核安全观,指出辐照效应在核反应堆安全运行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辐照效应的研究是重中之重,呼吁和鼓励各专家学者在辐照领域深化研究,同时谈到耐事故燃料(ATF)在核电安全性上的重要性,高度赞扬了本次ATF技术论坛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建立ATF技术攻关协会的建议,以期业界同仁分工协作,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勠力同心。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士于俊崇发表致辞
重庆大学院士潘复生因身体状况未能来到大会现场,但仍通过音频向与会的业界同仁表达了热烈欢迎及对本次会议召开的衷心祝贺,强调了能源以及核能在当今“双碳”背景下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在新能源占比日益提高的电力系统中需要核电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指出发展核能的技术研究及应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介绍了重庆市科协在推动重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和引资引才上做出的工作。
潘复生院士发表音频致辞
大会报告环节邀请了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副总工程师王晓敏、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院暨副理事长王志光、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维忠、中广核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暨副所长廖业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谌继明、清华大学教授刘兵、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副总工程师暨理事邱绍宇、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暨常务理事赵纪军和四川大学教授胡逊祥做了大会报告,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廖强主持了相关大会报告。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廖强主持大会报告环节
本次大会设置了5个分会场,对先进核燃料、先进核燃料的元件设计、先进包壳材料技术、燃料与材料辐照效应测试表征、辐照效应的理论模拟5个专题进行交流研讨。本次大会吸引了全国60余家科研院所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辐照效应及ATF燃料技术共进行了150余场报告,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大会合影
此次会议充分发挥了ATF燃料技术论坛及辐照效应分会作为核燃料及核材料研究领域的主渠道作用,搭建了各单位同行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为全国ATF及辐照效应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共享研究成果、探寻科学真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积极促进了进一步提升ATF及辐照效应等领域的研究能力。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首次承办核燃料及核材料领域的学术大会,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学院在核燃料、核材料以及热工水力等交叉学科的研究进展,也借此机会向全国核燃料及核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学习优秀的研究经验,掌握发展动态。最后大会在热烈的学术研讨交流中圆满结束。
编写:冉懋萍
初审:段振刚
复审:文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