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微博:@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微信: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咨询电话:(023)65102471 65102472 65112814 65106400专业设置: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招生规模:2020年拟招生230名。学院介绍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始于1937年的重庆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动力科,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立重庆大学动力系,1981年更名为热力工程系,1998年更名为热能工程学院,2001年更名动力工程学...
7月15日至16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了“动力启航”学术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吸引了来自全国66所高校近200名优秀大学生参加。举办此次夏令营的目的旨在搭建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大学生之间学术与思想交流平台,通过夏令营,使全国优秀大学生“体验重大,感知能动”。因为疫情防控原因,本次夏令营采用线上交流的形式,活动包括学院科研实力介绍及学科介绍、学院导师团队介绍、营...
2020年7月14日上午9时,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A区第9教学楼306会议室举行了学院青年导师座谈会,有30余名青年导师参加了座谈会,会议邀请了资深的研究生导师李友荣教授,朱恂教授、潘良明教授以及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邓扶平副书记作为嘉宾出席,座谈会由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孙宽副院长主持。 此次座谈会的主题是研究生指导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年轻导师们围绕主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指导或者协助指导研究生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2020年7月9日16:40,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换届选举在虎溪校区D1337顺利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16级辅导员李秋南,17级辅导员李定超、18级辅导员钟坤煜、19级辅导员刘思遥,全体学生会成员及班级学生代表。 本次选举共有11名候选人竞选学生会主席团和部门正职。候选同学主要从团委学生会的工作经历、收获反思,对事务性工作的认识和未来构想等方面进行了竞选演讲。他们围绕学生会的改革和考核方案两个方面展开...
暑期是广大师生实验的高峰时间,为进一步增强我院师生实验安全意识与防护技能,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营造良好安全的实验环境。2020年7月10日下午,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学院楼301室举办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会,本次培训会特别邀请到重庆大学肖雨诗老师作为主讲人,由学院副院长李俊老师主持,并于培训会结束后在学院楼前方的篮球场进行了应急演练。负责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老师以及实验人员参与了本次培训与演练...
2020年6月28日下午13:30,重庆大学2020年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答辩在重庆大学A区第8教学楼顺利开展。本次竞赛旨在选拔出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及科技竞赛的优秀作品,并对参赛作品提出相关的修改建议。 本次竞赛有幸邀请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杨仲卿、吴双应,电气工程学院胡建林,资源与安全学院焦斌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伍成波共五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此次答辩的评委。能源与动力工...
滴状冷凝因其比膜状冷凝高十倍左右的传热效率而备受关注。然而,即便基板粗糙度、润湿性等表面属性未变,随着冷凝液滴增多,液滴很容易合并而转化为膜态。因此,及时排走液滴是维持滴状冷凝状态的关键。重力只能排走直径大于毛细长度(水为2.7mm)的液滴,且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基板底端随着冷凝液滴汇聚难免转化为膜态。近年,学者们发现液滴存在自发迁移、跳跃等现象。但只有在超疏水表面,微米液滴相互合并才可能发生跳跃,且...
2020年6月5日下午,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学院313会议室召开2019-2020第二学期班导师及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邓扶平、副院长冉景煜和各年级辅导员、班导师及班主任参加会议。
2020年6月4日下午,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能动学院”)与中国船舶西南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南研究院”)在西南研究院五楼会议室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技术攻关、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实习实践支持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聚噻吩是一种具有共轭长链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导电性、环境稳定性、非线性光学性质等优异,可广泛运用于太阳能电池、热电器件、电致变色器件等。但由于聚噻吩在溶剂中溶解度极低,极大地限制了其成膜工艺的发展及在器件中的应用。原位聚合聚噻吩薄膜是制备聚噻吩薄膜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由于噻吩单体氧化电位高(>1.65 V vs Ag/AgCl),合成聚噻吩薄膜的难度加大。目前原位合成噻吩薄膜常用的方法是电化学合成,通过施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