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名称:核科学与技术 学科代码:0827)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1.1硕士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面向学科世界先进水平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本学科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核科学技术人才。
2.基本要求:
2.1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1)获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基础理论方面,应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基础;专业知识方面,应在核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实验、计算三方面都有所掌握,且精通至少某一方面;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2)获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a.学术素养: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坚实的科学与技术相关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b.学术道德: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3)获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a.获取知识的能力:应具有通过专业课程学习获取研究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具有通过学术交流、实践活动、文献调研等方式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科学研究前沿问题的能力。
b.科学研究能力: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提出并解决工程中的核科学与技术问题,具有建模、分析、计算或者实验的能力;具有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
c.实践能力: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要尽可能积极参与到实际工程尤其是重大工程中去,提炼科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核科学与技术知识找到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
d.学术交流能力:应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善于通过文章、报告等形式表达研究思路、展示研究成果;能准确的使用专业学术语言与国内外同行开展交流,获取新的研究问题、研究思路,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并获得学术支持与帮助。
e.其他能力:除上述四个方面的能力外,还应具有将所学的理论、方法用于解决工程中的实际核科学与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建立合适的模型并给出简便实用的分析方法。还需要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重庆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是2011年获批的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也是同年获批的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点现有核科学与核技术专业实验室、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室、核动力仿真研究室、反应堆安全及控制研究室、反应堆功能材料及燃料循环研究室等研究机构;此外还拥有与本学科相关的热动类专业创新实验室1个,热工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可以开展反应堆热工水力、两相流、核探测器技术、核数据获取、辐射防护、材料防腐等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实验。主要研究方向及简介如下:
(1)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及反应堆系统动态仿真:本方向研究反应堆复杂结构内的流动,堆芯通道内的沸腾基础及应用问题,高热流密度下的气液两相流问题的实验及数值模拟,多通道两相流的流动不稳定性,核动力系统的建模理论与方法,核动力系统在线监测设备的研究开发,故障诊断系统及状态检修系统开发。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工“973”项目及总装备部武器预研基金支持下,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今后本方向将继续就可能取得突破成果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强化汽泡动力学、流动不稳定性、核系统实时动态仿真等研究的优势和特色,并逐步继续扩展至先进反应堆的研究,为新一代核反应堆,如非能动安全动力堆、快堆、高温气冷堆及超临界堆的研究提供科学和技术的支撑。
(2)核技术及应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主要从事探测器设计制作、核电子学设计、放射性束流物理、反应堆物理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在原子核内结团结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测器的制作和模拟等研究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自制的飞行时间探测器的时间分辨可达约50皮秒;设计了基于CAMAC、VME的数据获取系统。首次验证得到了一批具有奇异结构核结构,并分析了从中能到高能的反应总截面实验数据。今后本方向将继续强化探测器、放射性束流物理、核电子学设计的优势和特色,并逐步扩展至江门中微子项目的探测器测试、反应堆物理计算、核技术在反应堆测量、空泡探针、电阻抗及射线空泡分布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3)燃料循环及反应堆工程材料:本方向从事难熔金属及锆合金的的组织、加工、性能研究,致力于燃料元件及其制备工艺优化的相关研究和计算。曾参与秦山核电站用锆材的研制的工作,参加包壳管、锆-4/纯锆复合管的研制,以及锆基钳焊合金、氢化物取向测定以及锆合金水侧腐蚀动力学模型计算等研究工作。目前在锆合金热加工变形织构及微结构控制研究方面承担了军工“973”及国家“863”重点项目等课题。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毕业学分
硕士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5-3年。
学位类别 |
课程学分(必修) |
其它培养环节学分 |
学位论文工作学分 |
毕业学分 |
硕士生 |
≥26(14) |
≥3 |
15 |
≥44 |
四、课程及环节设置
表1 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 |
学时 |
学分 |
考核形式 |
开课 学期 |
修课要求 |
必修课 |
公 共 课 必 修 课 |
G0101A |
自然辩证法概论/Dialectics of Nature |
18 |
1 |
笔试 |
1 |
必修 |
G0101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36 |
2 |
笔试 |
1 |
G0401A |
硕士英语/The First Foreign Language—English |
60 |
3 |
笔试 |
1 或 2 |
必选 1门 |
|
少语种外语(学生直接到研究生院培养办申请) |
|
|
|
|
G0601 |
矩阵理论及其应用/Matrix Theory |
40 |
2.5 |
笔试 |
|
必选 1门 |
G0602 |
数理统计/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40 |
2.5 |
笔试 |
|
G06003 |
应用数理统计(英文)/Applie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40 |
2.5 |
笔试 |
1 |
G0603 |
数学物理方程/Equation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
40 |
2.5 |
笔试 |
|
G0609 |
数值分析/Numerical Analysis |
40 |
2.5 |
笔试 |
1 |
G06000 |
数值分析(英文)/Numerical Analysis |
40 |
2.5 |
笔试 |
2 |
专 业 必 修 课 |
S10080701001 |
高等流体力学/Advanced Fluid Mechanics |
32 |
2 |
论文 |
1 |
必选 2门 |
S10080701002 |
高等传热学/Advanced Heat Transfer |
32 |
2 |
笔试 |
1 |
S10099 |
近代物理基础/Fundamental Modern Physics |
32 |
2 |
笔试 |
2 |
S10100 |
核反应堆动力学/Dynamics of Nuclear Reactor |
32 |
2 |
笔试 |
1 |
S10101 |
沸腾传热和汽液两相流/Boiling Heat Transfer and Two-phase Flow |
32 |
2 |
笔试 |
2 |
S10102 |
高等反应堆工程/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 Engineering |
32 |
2 |
笔试 |
1 |
S |
核技术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 of nuclear technology |
32 |
2 |
笔试 |
1 |
S |
高等核电子学/ Advanced Nuclear Electronics |
32 |
2 |
笔试 |
1 |
S10080701004 |
热物理量测技术及分析/ Measuring techniques and analysis of Thermophysics |
32 |
2 |
笔试 |
2 |
S10080701012 |
热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rmophysics Process |
32 |
2 |
笔试 |
2 |
选修课 |
专 业 选 修 课 |
|
跨一级学科选修一门研究生课程 |
32 |
2 |
|
1或2 |
鼓励 |
S07218 |
热工动态学/ Thermal Power System Dynamics |
32 |
2 |
笔试 |
1或2 |
在满足2门专业必修课的前提下,可在专业必修课程中选其它课。 |
S10080701005 |
连续系统仿真/ Continuous System Simulation |
32 |
2 |
报告 |
1或2 |
S10080702001 |
现代控制理论/ Modern Control Theory |
32 |
2 |
报告 |
1或2 |
S |
核燃料循环/ Nuclear Fuel Cycle |
32 |
2 |
报告 |
1或2 |
S |
严重事故分析/ Serious Accident Analysis Of Nuclear Reactor |
32 |
2 |
报告 |
1或2 |
S10106 |
辐射剂量学/ Radiation Dosimetry |
32 |
2 |
笔试 |
1或2 |
S10103 |
蒙特卡罗方法在核技术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Monte Carlo Method In Nuclear Technology |
32 |
2 |
笔试 |
1或2 |
S |
核分析技术/Nuclear Analysis Technology |
32 |
2 |
笔试 |
1或2 |
S10105 |
高等反应堆安全学/ Advanced Nuclear Reactor Safety |
32 |
2 |
报告 |
1或2 |
S |
能源电化学/ Energy Electrochemistry |
32 |
2 |
笔试 |
|
S09154 |
核材料学/Nuclear materials |
32 |
2 |
笔试 |
2 |
|
人 文 素 养 课 |
二外 |
G0405 英语g0406德语g0407日语g0408 俄语g0409 法语 |
48 |
0 |
|
2 |
选修 |
|
|
防身术/ |
16 |
1 |
|
1或2 |
可选1学分 |
|
|
体育舞蹈/ |
16 |
1 |
|
1或2 |
|
|
瑜伽/ |
16 |
1 |
|
1或2 |
其 它 环 节 |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
1 |
考查 |
|
必修 |
|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
|
1 |
≥8次 |
|
|
硕士中期考核 |
|
|
|
|
|
三助一辅及创新创业实践 |
|
1 |
|
|
学位 论文 |
|
硕士学位论文 |
|
15 |
答辩 |
|
必修 |
补修 课程 |
|
原子核物理 |
|
0 |
|
1 |
跨一级学科必需补修1-3门本科主干课程 |
|
反应堆物理分析 |
|
0 |
|
1 |
|
反应堆热工分析 |
|
0 |
|
2 |
|
核技术实验及方法 |
|
|
|
|
|
核电子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