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姓名 |
刘浪 |
性别 |
男 |
 |
所在部门 |
热物理系 |
职称 |
研究员 |
职务 |
|
联系电话 |
13028303965 |
邮箱 |
l.liu@cqu.edu.cn |
*个人简介:
刘浪,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6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毕业,师从Suresh Bhatia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致力于采用多孔碳纳米材料进行CO2捕集的研究。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Bhatia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员的工作。 该期间主要研究流体分子-多孔纳米材料的界面效应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2015年1月-2015年6月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国际交流奖学金;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David Sholl 教授(佐治亚理工、化工生物学院院长)的课题组深入学习了有机和无机分子在不同纳米材料如有机金属框架(MOF),沸石和类沸石有机金属框架(ZMOF)内的吸附、输运特性。 在博士、博后期间定期进行与澳大利亚纳米生物研究中心(AIBN)的交流,主要涉及纳米材料的功能性改进与多孔纳米材料内传热传质的模型建立与分析。
2018年10月,以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身份引进加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现致力于利用纳米材料内传热传质的特殊性来开发太阳能、地热能等低品位能源高效利用的纳米技术。近五年在Carb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Langmuir, JPCC,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4篇。 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Molecular Physics》、《Journal of Chemical of Physics》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教育工作经历
2006.9-2010.6,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本科
2010.6-2012.9,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硕士
2012.10-2016.4,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博士
2016.5-2018.10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博士后
2018.10 至今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导
研究方向
1)碳捕集纳米技术
2)新能源利用纳米技术
3)纳米材料内传热传质的研究与应用
4)纳米输运的基础理论研究
研究生培养:
招收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材料等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并向优秀本科生提供助研机会。
代表作:
[1] Liu, L., Nicholson, D., Bhatia, S.K. Effects of Adsorption Affinity and Porosity on Interfacial Resistance in Carbon Nanotube Membrane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8, 10,34706-34717.
[2] Liu, L., Nicholson, D., Bhatia, S.K. Exceptionally high performance of charged carbon nanotube arrays for CO2 separation from flue gas. Carbon. 2017, 125, 245-257.
[3] Liu, L., Nicholson, D., Bhatia, S.K. Inhibitory Effect of Adsorbed Water on the Transport of Methane in Carbon Nanotubes. Langmuir. 2017, 35, 6280-6291.
[4] Liu, L., Nicholson, D., Bhatia, S.K. Interfacial Resistance and Length-Dependent Transport Coefficients in Carbon Nanotubes. J. Phys. Chem. C. 2016, 120, 26363-26373.
[5] Liu, L. and Bhatia, S. K. Molecular Simulation of CO2 Adsor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i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 Phys. Chem. C. 2013, 117, 13479-13491.